📚威傑小學堂_Lession7 👨‍🏫【儲存區域網絡(SAN)】

資訊技術推陳出新,隨著雲端、AI、大數據…等尖端科技盛行,各企業的資料量與日俱增,資料儲存與管理更是企業能夠永續維運的關鍵點,然而如何在儲存成本、高效能及容錯間達成完美平衡點,更是企業內CIO與CTO不可忽視的環節。目前在企業運作環境中,常見的儲存架構可以如下分為三種,「直連式儲存」(Direct Attached Storage,DAS)、「網路連接儲存」(Network Attached Storage,NAS)、「儲存區域網路」(Storage Area Network,SAN)。

這次威傑小學堂-第七堂要帶大家探討的主題是『儲存區域網路』(Storage Area Network ,簡稱SAN)📝

📍儲存區域網路Storage Area Network (SAN):一種連接外部儲存裝置和伺服器的架構,它是採用光纖通道(Fibre Channel)、磁碟陣列、磁碟櫃…等技術實現;更簡單一點,可以從它的名字去理解,也就是由儲存設備構成的網路。

SAN被廣泛運用在企業裡,它是一種伺服器與儲存設備間高速的服務架構,必須結合多種硬體(光纖、HBA卡、伺服器、磁碟陣列、高速交換機…等)和軟體(管理軟體、驅動程式)的技術,可以將眾多的儲存設備與伺服器連結起來,提供整合性的管理及運用,由於高速以及可容錯的特性,所以經常在企業裡面被用於資料庫主機與伺服器中間的傳輸介面,或者作為企業內部重要的ERP、或是MES系統等等需要高速連結的資訊架構下。也因為可容錯的特性,所以經常在企業內部被拿來做為系統備份或是備援的重要架構。

其中儲存區域網路又可以依傳輸媒體介質不同,可分為使用光纖維傳輸的Fiber Channel SAN(FC-SAN)和使用乙太網路的 iSCSI SAN(IP-SAN)。前者的整體部署費用較為昂貴,也須有FC相關專業知識才得以有效管理,並且讓該有的安全及效能可以發揮又同時避免錯誤;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,後來即出現改用IP網路作為SAN的傳輸通道-「IP-SAN」,透過TCP/IP網路承載,達到資料高速傳輸的需求,且僅需使用企業既有的網路架構(傳輸線材、網路交換器、網卡),可為企業節省大筆開銷。

👉小編統整幾項「SAN」的特性:

(一)可擴充性大:改善傳統成對的設備,透過光纖技術可支援伺服器與儲存設備資源多對多的連接,使儲存資源共用性更加靈活。

(二)高效能:各伺服器和儲存系統間,可互相分享資源,且不占用頻寬,提升效能。

(三)確保服務連續性及可靠度:可以內建容錯保護機制,從Mirror到Snapshot,大幅降低資料遺失及服務中斷的風險。

(四)有效且安全的管理:透過管理軟體,儲存資源可即時線上分配,資料亦可立即複製備份,可更有效管理儲存資料和擬訂備援計劃。

SAN最具優勢的地方不僅僅於資料的儲存,而在於其容錯和災難備援的能力。這也是企業選擇使用SAN的主因。一方面可以將所有儲存資源妥善管理,另一方面消除單點錯誤,這可以提供企業營運不中斷的服務,在遭遇無法預測的天災人禍時,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復原,減少企業損失,達到其高可用性和彈性。

💬那麼第七堂課就先到這裡,Let’s 下課!😄

(文章內容、圖片素材來源皆參考自網路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